"你考上清华,他考上了北大,我烤上了地瓜"这两天南京某高校校园内一段烤卖红薯的视频,引起了无数人的热议。
天冷了,街头卖烤红熟的多了起来,但是把烤红薯的小摊摆在了大学校园内,还是不多见的。对于四位同学的这个颇具创意的创业项目,不知道校方态度如何?
从生意的火爆程度看,红薯两个小时卖完,说明校园内还是有一定的市场的。有需求自然就会有市场,就算没有这几位大学生自卖烤红薯,这些需求的份额也会流到校园外面去。
诚然,校园是教书育人的地方,不是街头不是菜市场,如果允许这样的“烤红薯摊”存在校园内,是不是既有碍观瞻又容易让孩子过早地被金钱奴化呢?
这一点担心其实本身就有点多余。这样的小摊占用不了多大面积,合理引导摆放位置何来有碍观瞻一说?对于四位大学生来说,这样站在寒风中用双手去挣钱本身就值得称赞。
这是一种历炼,也是一种成长。
终所周知,大学生的生活相对来说,有较多的“自由支配”的时间。如果与那些个周末关在宿舍过游戏瘾、上街头游玩消费、谈恋爱啥的学生们相比,这几个孩子的做法更有意义,一方面满足了其他同学的口腹之欲,还能让自己的劳动有些许收入。
另外还间接地减轻了一些孩子的家庭负担。
财商教育专家周文强老师说,我们的学校从小教孩子们学知识,学如何做人,但没有一所学校教孩子们“去如何赚钱”——这一人生中最大的课题!这也导致部分大学生,有了高学历,毕业即失业,找不到自己的人生方向,甚至自己很难养活自己。
社会上,不少的大学生甚至博士生,“啃老”的还少吗?他们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愿意“有尊严”地在家摆烂,也不会去街头摆地摊卖猪肉、卖烤红薯、卖袜子。
这也是我们的大学教育出来的“人才” 吗?当然这只是个例。
思路决定出路。一个校园就是一个仅仅多了一道围墙的社会的缩影。
既然这几个思想活泛的大学生“校内创业”卖烤红薯可行,各大学都会有20%—30%左右的贫困生。
不妨建议,其他高校把这种创业项目当做一个“示范性标本”推而广之,让部分愿意做这个小买卖的贫困生,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引导,把这个事情“传承”下去。@走进我心里?@自媒体创业?@胡锡进?

创业项目群,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,添加 微信:364884 备注:小项目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swt6.com/1520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