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人怎么样人品(河北人怎么样人品好)

河北人是什么样的?

如果不是最近持续热搜的某唐的恶劣事件,其实印象中的河北,一直是一个存在感比较微弱的省份。

过往在网络上,很少看到河北人被地域黑 或河北人黑别人,偶尔也是因为“环京贫困圈”、“中国地貌最全的省份”等话题进入人们的视线。

但是,如果仔细研究河北的历史和建国后河北的变革、发展,就会发现,河北真的是一个很悲情的省份。

长久以来,河北地区要么战乱频繁,要么毗邻权利中心,经济、思想等被各种限制。

河北在旧社会受到严苛的集权压迫。建国后,又经历了多次的省会迁移和 核心城市的分崩离析;承德张家口两个地区因为地处北京的上风向、水源地等原因一直受到发展限制。

近些年,又因为环京环保的要求,河北的支柱产业 — 钢铁、化工产业持续萎缩,河北GDP从2010年之前的全国第六,下跌到了现在的二十名左右。

包括我们看现在的河北地图,中间两个大窟窿,北京和天津,都曾经隶属于河北,是河北地区最富庶发达的地方;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,河北地图上可能又要有第三个窟窿在地图上形成了。

河北人民就是一直处于这种状态下,默默地往前走着。

同属古燕赵大地,河北人给人的印象,与北京人、天津人的性格差异极大,这也是因为几百年来的历史造成的。河北人依然尚武崇勇,但与人交往中展现出的更多的是隐忍、低调、怕麻烦的性格。

一、尚武崇勇、任侠尚义

河北地区,春秋战国时期曾建有燕、赵两国。因此,河北地区也被称之为燕赵地区。

北靠燕山山脉、蒙古高原万里长城,西据太行山脉,东临渤海,在古代处于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汇点上,长城就是这两种文明的分界线。古河北人的性格也是在长期文明的冲突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,长期的战乱也就造就了元明以前,燕赵人的尚武崇勇、任侠尚义的风气。

河北人怎么样人品(河北人怎么样人品好)

元代起,中国的政治、经济和文化中心逐渐转移到燕赵腹地,河北地区长期处于专制统治的核心地区;元朝时,饱受元朝蹂躏的华北平原人口已经十分稀少;再加上明初燕王朱棣的“靖难之役”,燕赵大地人民又遭杀戮,尸横遍野。

明朝迁都北京后,永乐皇帝下令从山西等地大量移民河北,这些移民,集合于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底下出发,至今河北民间的许多石刻、家谱仍有许多记载。河北人以最小的脚趾是否有层鳞状趾甲来判断是否出自一脉,是否来自洪洞的大槐树。

随着移民的增加,这个地区原本任侠尚义的民风逐渐不明朗起来。

再加上元、明、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,迁移到了燕赵腹地,河北地区长期处于封建专制统治的核心地区,民众受到的压迫极为严酷。以往的燕赵豪迈侠义的人格品质,逐渐演绎变化,慢慢的河北人的心态,出奇的保守了起来;虽仍然尚武崇勇,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平平淡淡、隐忍不争。

二、隐忍、低调、怕麻烦

河北人见面寒暄,经常是点一下头,说一句“吃了么?” 算是问候;

河北人也热情,向河北人问路,他们会给你解说半天,最后你还不明白,他干脆带你去,然后自己再折回来。

与河北人接触交往,初时看起来十分木讷,但接触多了,就会发现他们其实是一种戒备。

表面上软的像棉花,实际上结实的像墙壁,什么事都是 嘴上不说,心里门清。

河北人是防守型的,不是进攻型的。无论是豪爽的沧州人还是细致的邯郸人,他们都喜欢有账算在心里,表面上都是和气、忍耐、不争,但如果触犯超过了他的心里底线,他就会打一个防守反击,让人招架不来。

河北人的人格,经过历史的磨砺,在各种历史条件的变化中,从原先的任侠尚义、尚武崇勇的人格品质,变成平淡忠厚、隐忍不争了。

而今的河北人,大部分是从山西等地迁移进来的,再加上久居皇城根下,受到的限制极为严酷,所以才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区域性格变化。

创业项目群,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,添加 微信:364884  备注:小项目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553388607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swt6.com/1435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