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题一
问题二
参考第5段,“诗仙”李白。虽然这个称号家喻户晓,这一段详细解释了这个称号由来,贺知章这么夸赞李白的。当时的皇帝李隆基尊敬“帝师”贺知章。
问题三
结合故事,不能反映“仕途坎坷”。
问题四
这首歌的创作时间,有争议,可以肯定的是安史之乱前。参考第12段,参考书中,认为“夜郎”在现在的“贵州”正安。但是,“夜郎”具体在哪里,目前有争议。这里,根据诗句含义,应该是指王昌龄贬谪的地方“龙标”。“龙标”在今天湖南怀化。因此选“湖南”。
问题五
这是一道常识题。
“《望岳》”。这是杜甫的作品。
李白的诗歌成就是世人瞩目的。一般大家的印象中,宋代的时候,词这种文学体裁才获得了巨大的发展。实际在唐朝晚期的时候,已经有著名的诗人写词了,也有一些知名的作品了。
平林漠漠烟如织,寒山一带伤心碧。暝色入高楼,有人楼上愁。
玉阶空伫立,宿鸟归飞急。何处是归程?长亭更短亭。
这首词是双调小令,词牌名是“菩萨蛮”。相传是李白的作品。有人甚至称这首词为“百代词曲之祖”。当然这些都还有争议。但是这都说明“词”这种形式的起源还是比较早的。
李白的作品广为流传,耳熟能详了,以至于难以想象他在唐诗的发展史上的作用。李白最大的成就是古典浪漫主义。李白之前也有浪漫主义的诗歌,比如“西北有高楼,上与浮云齐”。但是,李白的高度是珠穆朗玛峰,也就是说,其他人难以企及这样的高度。
“飞流直下三千尺”、“桃花潭水深千尺”、“手可摘星辰”,这样的想象贯彻始终,这样的作品数不胜数。

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
李白对诗歌的另一个贡献,就是题材,或者说形式。在李白这里,五言、七言、古体诗、律诗、绝句等等,都无所谓。他熟悉这些格式,也不拘泥这些格式。《静夜思》这首诗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。咱们都知道唐朝的时候,文化交流很频繁,日本全方位地学习唐文化。很多唐诗都流传到了日本。
“牀前看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举头望山月,低头思故乡。”
这个版本是日本收藏的宋蜀刻版的藏书中收录的,被认为最早的版本。“牀”是“床”的古体字。咱们现在通行版,第一句和第三句,都有“明月”两个字,虽然朗朗上口,但是会显得文采不足,写诗高手一般不会重复用词。
这么多年,大家也没觉得李白这么写有问题,一方面先入为主,另一方面,也说明,在李白的诗歌世界里,这都不是事儿。这首诗,传达的情感,非常真挚,意境开阔,由天上的明月,通过意像,转到近处“霜”,再转到心中的月。短短的二十个字,勾勒出这样的一片思绪,千百年来成为中国人思乡的典范。
这种背景下,无疑形式已经不重要了。而且,以李白的旷达洒脱,他也不会拘泥于字词的重复。
由于李白在文学上的成就很高,性格又狂放,使得后人特别想窥测他的生平经历,偏偏那个时代文字记载偏少,使得李白的身世扑朔迷离。以李白的性格,在他诗酒放荡的时候,对自己的身世一定有所提及,他交往的人物也大多有身份地位,但是形诸文字的非常少,使得研究的人,对他的出身、成长莫衷一是。
说到这里,补充一句,因“桃花潭水”而留名的汪伦,开元年间,他是泾县的县令,虽然不是权贵,但也不是普通白丁。

创业项目群,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,添加 微信:364884 备注:小项目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swt6.com/1330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