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松之所以是武松,是因为他打死的是一只老虎,而不是一只兔子。
如果武松打死的是只兔子,那他就不会成为武松,那也就不会有“武松打虎”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了。
不管是在武侠江湖,还是在商业世界,某些时候,是你的竞争对手定义了你是谁。
武侠江湖中,就好比谢晓峰之于燕十三,没有谢晓峰的燕十三,是无比孤独的,没有了对手,燕十三也迷失了自我。
商业世界中,也有很多非常经典的案例。
2012年,京东商城的体量,和竞争对手天猫还是有一定差距的。
这一年,淘宝商城进行了品牌升级,改名为天猫,并且把猫作为品牌视觉识别符号。
2013年,京东也进行了一次品牌升级。
京东把品牌视觉识别符号设计成了一只造型独特、有金属质感的狗。
尽管京东官方的解释说,之所以用狗作为品牌形象,是因为小狗有着忠诚、友善的美好寓意,这与京东希望传达的理念是一致的。
但某些媒体和公众却提出了另外一种解释。
他们认为京东是针对天猫来的,因为民间有一讲法,狗能降猫。
而京东品牌升级之后,确实也赢得了媒体资源,各大媒体纷纷报道。而且媒体报道的时候,总是会提到京东和天猫。
同时,京东的很多营销活动,在外界看起来,确实是在和天猫竞争,所以两者的营销和传播活动总是被联系在一起,于是就有了“猫狗大战”的说法。
京东的这一品牌动作以及一系列的营销活动,把自己放在了和天猫平起平坐的位置。
这让消费者产生一种错觉,认为京东和天猫其实势均力敌。
这种操作的背后的逻辑,我认为还是属于里斯和特劳特讲过的一个策略。
这个策略就是找一个竞争对手,把竞争对手归位。
这是一种把自己与竞争对手相提并论,而又相互区分、凸显自己的策略。
"开宝马,坐奔驰 "这句的由来,源自到宝马公司曾经的营销策略。
奔驰当年占领了豪华这个定位,它强调舒适性、尊贵和豪华。
宝马只能另辟蹊径。
宝马洞察到一个事实,奔驰的强调的舒适性、尊贵和豪华,是基于乘坐者的视角来讲的。
所以宝马提出的品牌策略是:我不但豪华,我还具有非常好动力、性能、驾驶操控、驾驶的愉悦感,这是站在驾驶者的角度讲的,所以宝马的广告语是:终极驾驶机器。
这个战略,宝马把奔驰归位到一台适合乘坐的豪华车车,而把自己定义为适合驾驶的豪华车。宝马把自己与宝奔驰相提并论,而又使自己与奔驰做了区分。
如果你细心观察,你会发现有很多类似的商业案例。
比如叶茂中大师曾经给一家快餐企业做的营销策划方案,用的就是上述的营销策略。这个企业升级后的品牌名称叫真功夫,真功夫这个品牌名称,以及那个看起来像李小龙的品牌视觉符号,都出自叶茂中之手。
叶茂中把真功夫定位为健康快餐,它的广告词是“营养还是蒸的好”。针对的正式麦当劳、肯德基的西式油炸食物。
真功夫聚焦健康快餐,砍掉原有的薯条和鸡翅等油炸产品,集中精力开发中式的以蒸为主的食物。
这个是个非常成功的营销案例。有点遗憾的是,真功夫后来由于企业内部的问题,错失了高速发展的机会。
创业项目群,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,添加 微信:364884 备注:小项目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swt6.com/1315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