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来秋
常常阅读古代诗人的故事,发现很多诗人都与酒有不解情缘,“花间一壶酒,独酌无相亲。”写出了诗仙李白的孤独。“莫思身外无穷事,且尽生前有限杯。”道出了诗圣杜甫的无奈。“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。”彰显了诗佛王维的情怀。不过他们都是流芳千古的大诗人,爱酒,写酒,颂酒,以酒抒情,借酒消愁,奉酒作诗,酒成就了诗人的才华,诗装点了酒的高雅,酒在他们的世界妙不可言。
不过有些人爱酒也爱诗,但却给人一种庸俗耍酒疯的感觉,这样的人竟然让我遇到了。他就是人称王麻子的老王。
那时我在林场小学教学,因为有点文采,经常给学校和林场写黑板报,碰到小的版块没有合适的宣传内容,我便即兴发挥写一首赞美家乡的小诗,三五句,清透利索,贴近自然,别人看了也说不出好坏,但我会写诗的事却在林场成了茶余饭后的话题。
有一次,一个城里的朋友托我买十斤纯正的东北椴树蜂蜜,他说城里的蜂蜜大多都是勾兑的,不纯,放不住,听说我们这有养蜂的,希望买些纯正的蜂蜜,价格高低无所谓。
他是找对人了,我们林场就是有名的椴树蜜之乡,环绕林场的上万公顷林地,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椴树林子,一到椴树开花的时候,满山都是鹅黄色的花朵,椴树花细小繁茂,一大簇一大簇的挂满枝头,椴树是蜜科植物,椴树花花香蜜浓,每年椴树花一开,那浓郁的蜜香四处飘逸,人站在树下,都能被熏醉了。
如此好的蜜源,自然让天南海北的养蜂人趋之若鹜,而且有一些养蜂人干脆留在了这里,只为每年能多收获一些珍贵的东北椴树蜜。
这个时节正好是椴树蜜丰收的时候,出了门,满天都是忙碌的蜜蜂,七月初,大山林在火热的骄阳下昏昏欲睡,山村像被烤熟的面包,到处氤氲着一股浓浓的蜜香,林场有十几家养蜂的,我不想舍近求远,与我家一道之隔就有一个养蜂人,姓王,因为脸上布满大大小小的凹坑,大家背地里都叫他王麻子,他也不在意,时间久了,他的真名却被人们忘记了。
王麻子不是本地人,十年前,他领着老婆孩子来到林场放蜂采蜜,一开始在山上搭个简易的窝棚居住,因为他的蜂蜜纯正,价格也不贵,而且为人热情,高点低点从不计较,渐渐的获得了林场人的喜爱,那年他从山上下来,因为天气突然变冷,无法转移蜂场,他便求林场的熟人帮忙找一个住处,山里人大都善良纯朴,扶危济困的品行代代相传,不仅给他安排了住处,还把他编入家属队,按出工多少,月月都有一定的收入,这样王麻子便成了林场外来的在编人员,但他主要还是养蜂。
我对他的了解并不多,虽然邻居住着,但平日里各忙各的,况且我很少买蜂蜜,只是从别人口中知道这个王麻子以前也是一名老师,而且还是党员,不知道因为什么事,他竟放弃了工作,跑到大山里来,他很少和人谈他的过去,据知情人说,王麻子心事重重,特别爱喝酒。
我到老王家的时候,(本着尊重他人的目的,我们还是叫他老王。)他家的大门敞开着,满院子的蜂箱,满院子的蜜蜂,蜂箱的四面栽种着成片的花朵,有串红,草牡丹,凤仙花,开的最旺盛的是大丽花,采蜜回来的蜜蜂把这些花当成了歇脚的地方,莹莹嗡嗡的谈论着收获。
老王刚搅完蜂蜜,他戴着蜂帽,正把一桶桶晶莹的蜂蜜向仓房里搬运,一抬头,见我站在门口,马上脱了蜂帽,笑意浮上脸庞,热情洋溢的迎接我:“哎呀,稀客,稀客,李老师,快进来,想不到,想不到。”他和我握手,不停地弯腰,像极了礼仪繁琐的日本人。
“老王,我是来买蜂蜜的。”
“知道,知道,这时候到我这儿的人都是买蜂蜜的,不忙,不忙。”他接过我装蜂蜜的塑料桶,一脸笑容地把我往屋里拉。
“秀琴,赶紧炒两个菜,我要和李老师好好探讨一下诗歌。”
老王的话把我惊呆了,探讨诗歌,这是一个多么古怪的话题,我从来没有听说这个小山村还有对诗歌感兴趣的人。
老王的老婆正坐在炕沿上收集蜂王浆,见老王拉着我进屋,先和我打招呼,然后冲老王说:“人家李老师是来买蜂蜜的,你却缠着人家说什么诗歌,大热的天,就不能消停点。”
“赶紧炒菜去,老娘们家家的,哪那么多废话!”见老王生气了,他老婆只好悻悻地去厨房,我站在他们中间,尴尬的不知如何是好。
“来来,李老师,坐下,我早就想和你说说心里话了,”老王把炕上的蜂丕和瓶瓶罐罐推到一边,腾出半个炕的地方,放上炕桌,他一转身,变魔术一样拿出一壶白酒,两个玻璃酒杯,不容分说,就往酒杯里倒酒。
“王哥,我不会喝酒。”我天生不会喝酒,闻到酒味都迷糊,见老王摆开了喝酒的架势,我急忙推脱。
“哎,咱们都是诗人,诗人哪有不喝酒的。”老王好像并不在意我的推脱,他端起酒杯,眯着眼睛,嘴唇轻轻一嘬,“嗞——”的一声,一杯酒见底。“啊!”又睁大眼睛,直直地瞅着我。
我被他这一番表演惊得目瞪口呆。
“李老师,你是诗人,”老王忽然冒出这句话,又把我吓了一跳。
“我那会是诗人,王哥你真会说笑话。”我辩解着。
“不必客气,真人面前不说假话,”老王又端起了酒杯,停在嘴前面,“李老师,不瞒你说,我对诗歌是情有独钟啊。”说完,一酒杯已经灌进口中。
这时,老王的老婆端着一盘炒熟的花生米进来,她把花生米放在桌子上,又给我倒了一杯热水,喃喃地和老王说:“又喝酒,也不分个时候,人家李老师可不像你!”
老王正沉浸在酒的滋润中,他闭着眼睛,轻轻地摇了摇头,不管他老婆的唠叨,一张麻脸显现出神奇的表情,“李老师,我一直想请教你一个问题,”见我愣愣的看着他,他好像更有底气了,“你说情不自禁是不是一句诗?”
我不知道他怎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,更不可能在一个被酒精麻醉了的人面前去充当博学者,但老王好像并不在意我的态度。
“我知道,和你比我算不上会做诗,可是我总是在情不自禁地想,我会作诗,一定会的。”他又端起酒杯,向我示意了一下,然后一饮而尽。
“哈哈,”他忽然大笑起来,情绪激动,握着酒杯的手抖个不停,“李老师,谢谢你陪我喝酒,我们都是诗人,诗人和诗人才能酒逢知己,来,咱们干一杯!”
看着面前的老王,我已经不知所措,我想立刻离开,又怕老王不高兴,可是留在这,又如坐针毡,终于,在喝了六杯酒之后,老王爬在桌子上睡着了,他的一只手举着酒杯,像举着胜利的旗帜,全然不顾诗人的形象,却把市井酒鬼的丑态演绎得淋漓尽致。
老王的老婆帮我装好蜂蜜,送我出门时一脸忧郁地和我说:“李老师,让你见笑了,他那会作诗呢,他心里难受,就是想找个理由借酒消愁,唉,他以前也是一名老师,因为没当上校长,赌气离开了学校,他现在后悔了,可是后悔有什么用呢,认命吧!”
没想到老王有这样的经历,回家的路上,我望着满天飞舞的蜜蜂,天空是那样的蓝,像一汪凝固的海水,一只燕子站在电线上,黑黑的,一动不动,仿佛远古的诗人,正在酝酿一首七月的诗。
创业项目群,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,添加 微信:364884 备注:小项目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swt6.com/1311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