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春二首其一唐韩愈?晚春二首其一唐韩愈带拼音?

“寻芳”是诗人们的拿手好戏,韩愈即是寻芳高手中的能手,在他的眼里,看遍了桃李芬芳之后,发现那细弱的杨花、榆荚,虽然没有出彩的芳菲,却别有高洁的情思和境界。

晚春二首·其一

【唐】韩愈

草树知春不久归,百般红紫斗芳菲

杨花榆荚无才思,惟解漫天作雪飞。

这首诗最大的特点,是其思想精神的穿透力,于平凡中见伟大,于卑微中展精神。

这一点和清代袁枚的“苔”有异曲同工之妙,都闪射了英雄情节的光辉。

诗人不写东风不写花,反向思维,在平凡和卑微中,去发现构成春色的美好元素,小中见大,眼光独到,思想犀利。

于是,“杨花榆荚”进入了诗人的眼帘。试问,多少人看到杨花飞舞而无动于中,但韩愈独具慧眼,堪比伯乐,能将杨花榆荚独特的魅力和闪光的特点发掘出来,造就不世名篇。

写到这里,我的脑海里出现了简.爱的形象和简.爱的动人名言:最终,我们都将通过坟墓,同样站在上帝面前一样,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。

中西方文学都在追求平等高尚的精神,不论弱小和巍峨,卑微和高尚,它们都存在着闪光的特质和特别的价值。

正因为如此,世界才五色斑斓,丰富多姿,特别美好。

但是仅仅独具慧眼还不够,还要独具匠心,在于诗人,有着超凡凡的表达手段,将其刻画出来。

我在赏读袁枚的《苔》中说过,比较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元素之一,若想推陈出新,出奇制胜,善于运用比较的手法,可以起到别出心裁的效果。

运用比较手法,也是韩愈的拿手好戏。

这里,也是双重比较手法,一是自比“无才思”,二是他比无“芳菲”,来表现杨花榆荚的别致。

在“芳菲”面前,杨花榆荚不甘示弱,奋力加入留春的行列,化作雪花随风飞舞,要为春色增添一景。

杨花榆荚的别致在于,——她们飘飞漫舞的本领和姿态,和洁白且不失雅致的品质。

如此比较,给人耳目一新、景象奇异的印象,令人对杨花榆荚刮目相看。

当然,拟人手法的贯穿运用,更加生动。“草木”本无情,竟然能“知”还能“斗”,能“解”还能“飞”,而且还有“才思”高下之分,写到这里,惜春争艳的热闹场面,别开生面。

如说写花,花有人意;如说写人,人是花身,想象之奇,仿佛仙境。

通过比较和拟人的手法运用,全诗形成了对比的“斗争”结构,活泼的立意局面,不但情趣盎然,而且理趣凸显。

诗歌反映的是惜春之情,面对晚春景象,诗人一反表现春逝伤感的悲观意境,而是弘扬了“草木”争春的阳光心态,乐观面貌和智慧本领,意境明亮。

“杨花榆荚”不因“无才思”而懈怠,不因无“芳菲”而藏拙,积极为“春晚”争光添彩。

给人的启示是:“无才思”并不可悲,要紧的是珍惜光阴,斗志昂扬,扬长避短,必然生机勃勃,风光无限。

汉之风作于2018年,改于2022年3月。

创业项目群,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,添加 微信:364884  备注:小项目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553388607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swt6.com/1307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