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牙读后感英文版?白牙读后感英文100字左右?

白牙读后感英文版?白牙读后感英文100字左右?

谈到美国文学,我们会想到什么?是《了不起的盖茨比》那样的纸醉金迷边缘的惆怅?还是像洛夫克拉夫特、爱伦坡那样诡异而让人不适的恐怖?杰克·伦敦展现给我们的,是另外一种,完全不同的美国文学,其中的经典,除了《野性的呼唤》,就是我最近读的《白牙》(WhiteFang)。

有些人说,杰克·伦敦是一个自然主义作家。谈到自然,很容易让人联想起《瓦尔登湖》那样平静而祥和的“隐居生活”。但杰克笔下的自然,是严酷无情的,是视万物为刍狗的。在《白牙》这部作品里,无论是第一卷两位人类在严寒中被狼群逼入死地的绝望,还是三到四卷中,白牙所经历的一切,都向我们显示了:自然是无情的,想要在自然中生存,便要视伤口和死亡为家常便饭。在荒野中,无论是手持猎枪,拥有忠诚雪橇犬的白人;靠山吃山,懂得驯服狼的印第安人;还是身经百战,聪明狡诈的老狼,在广阔无边的自然中,都是无力的。这与作者本人的冒险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。

但《白牙》,绝对不是一本倡导“社会达尔文主义”,鼓吹“弱肉强食”的毫无人情的作品,杰克只是把人情放到了它本来的位置。小说的主人公白牙,是一只狼与一只狗的后代,这让他的身体内同时流淌着野性和对人类的顺从,丛林中的弱肉强食教会了白狼如何觅食,如何躲避危险。但只有在白牙遇到了人类后,他才真正拥有了我们人类所说的“心性”——他看到了更大的世界,看到了比狼的世界更复杂的人类社会的世间冷暖,他从中学会了如何利用环境,如何成为领导者,以及“忠诚”的定义。

弱肉强食的自然或许很可怕,但小说中,现代的工业化社会和被金钱腐蚀的人类才是更可怕的。小说中期的白牙,主要与印第安人生活,虽然印第安人也会对他拳打脚踢,但那些都还只是停留在“驯服”的层面。当白狼进入大城市后,他见识到了工业社会背后的柔弱——建筑,人和被人类饲养的狗,是那么的不自然。他也体会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无情——他的印第安主人贪图白人的美酒,将他卖给了贪婪的白人主子,在白人主导的“斗狗”大赛中,他奄奄一息,幸亏被热爱生命,相信自然的新主人救下,才换得一条生命。

作为一本以动物为主人公的小说,《白牙》做到了一种极其难得的冷静——乃至冷酷的叙述方式。作为一个人类,杰克·伦敦只能从人类的角度思考狼的行为,但他尽量将“狼的视角”与“人类的观念”分开,于是故事的主人公白牙能够冷静地旁观,剖析人类社会中各类现象:权势,暴力,宗教,并以一种利己主义的方式将这种世界观为自己所用。即使在故事的后期,白牙来到了大城市,性格也不像年轻时那样愤世嫉俗和凶狠。他也依然视人类为他者,直到故事的最后,他依然分清了“忠诚”和“顺从”这两个词的含义。故事中白牙对于人类社会的认知,毫无疑问掺杂了作者本人的想法,杰克·伦敦出生在破产农民的家庭,为了生计从事各种体力劳动,他所经历的人情冷暖,以及经历社会黑暗与不公,是极为少见的。

杰克·伦敦的创作思想,很难说清楚。在《野性的呼唤》中,他塑造了一只被人类奴役,靠着自己努力重获自由的狼的形象。但在《白牙》中,这只狼狗最终选择了为了主人勇斗恶棍,赢得了“福狼”称号,成为人人喜爱的英雄的“好结局”。有一种说法是,写作《白牙》之时,正好是杰克和他的第一任妻子离婚的时候,此时的他心情沮丧,失去稳定家庭生活的他可能内心渴望一种新的安定的生活,“不再描写一只狗的丧失文明的退化,我打算描写一只狗的进化与文明,描写它的爱家、忠诚、爱、道德以及所有的礼仪和美德的发展。”但毫无疑问,杰克的创作思想是很难用几句话概括的。杰克曾经与一位女性社会主义者有过深厚的友情乃至爱情,但他并没有表现出明确的政治立场;杰克在作品中表现出对于自然,对于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关注,但他又一度支持“黄祸论”,鼓吹种族灭绝的极端思想。

杰克·伦敦成名后,对理财一窍不通,又陷入了一种极端个人主义的空虚。对于一个没有政治立场,受尽社会冷暖的成年人,鞭策他继续写作,继续冒险的动力是恐惧,是一种难以形容的不适。但他试图通过写作来呼吁的那个“理想世界”,却似乎永远无法实现。

1916年11月22日,杰克·伦敦服用吗啡过量身亡,年仅40岁。

创业项目群,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,添加 微信:364884  备注:小项目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553388607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swt6.com/1306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