几天前,萨尔曼·鲁西迪在纽约的一场演讲开始之前被刺,幸好目前已无生命危险。鲁西迪曾经因为创作《撒旦诗篇》“冒犯”了伊斯兰教而遭到死亡威胁,人们猜测刺杀可能与此有关。在扎迪·史密斯所著的《白牙》一书中,也有伊斯兰教教徒抗议亵渎其宗教的小说的情节。
在作品的第二部分中,萨马德的儿子迈勒特与他的伙伴们一同前往布拉德福德,准备抗议某个作家,烧掉某本书。而萨马德在家中看着电视,同样声援着这种对“亵渎”的抗议。虽然书中并未明言,但根据这件事发生在一九八九年一月十四日来看,应该是在抗议鲁西迪的《撒旦诗篇》。可笑的是,这些抗议的人们根本就没有读过那本他们要去抗议的作品:“不一定非要看了垃圾书才知道它亵渎神灵,懂我的意思了?”“这种书不用看……他就是亵渎神灵。”在萨马德脑海中,这是保护信仰、保护文化之战,他的妻子说他的脑袋里整天都在打第三次世界大战。
与萨马德相比,他的妻子阿萨娜更开明一些,她说:“我要活,我也让别人活。”当儿子迈勒特在电视画面里焚烧书籍之后,迎接他的教训是,阿萨娜烧毁了他所钟爱的唱片、书籍、电影、T恤、球鞋……“要么万物皆神圣,要么无一神圣。如果他开始烧别人的东西,那么也要让他失去一些神圣的东西。每个人都有报应,不过是迟早的问题。”但显然阿萨娜的这种思维并没有影响到儿子,儿子后来加入了极端的组织永伊护(永恒的伊斯兰护卫者)。
小说主要围绕三个家庭展开,其一便是孟加拉移民萨马德一家。萨马德有一对双胞胎儿子,他心忧孩子们的教育,认为他们在英国会堕落,他们必须学习传统的伊斯兰教文化。但他负担不起两个人回故国的机票,于是将那个学习与行为习惯更好的孩子马吉德送了回去,希望他能够成为虔诚的教徒。但教育结果却令人颇感讽刺,回到孟加拉的马吉德最终信服的是现代文明与前沿科技,他甚至当着他父亲的面吃火腿三明治。而留在英国的迈勒特虽然沉迷在毒品、性、黑帮电影中,最终却开始“皈依”了伊斯兰,在故事的终章,表现出极端的宗教性勇气。
另一个家庭与萨马德一家有着良好的友谊,男主人阿吉宝德是英国人,妻子克拉拉是牙买加移民后代。阿吉与萨马德曾是战友,小组成员都死光之后建立的友情贯穿了他们的一生。另外一个家庭则是一个崇尚科学、理性的夏尔芬家庭,他们也是因为战争而移民到美国的,故事的终点也围绕着这家的男人马库斯的老鼠实验展开。
对于马库斯的实验,人们充满了反对情绪。一部分人如同曾经反对亵渎宗教的小说作品一样,他们不求了解,只对某个至高的存在造物主负责。这场故事最终是一个闹剧,将所有人聚集在了一起,但在最终,故事的起因却又回到了萨马德与阿吉曾经的战争岁月中。这种重返历史的回顾,令人感到,这一刻,实际上是将书中所有移民及其家庭、家族的历史聚合到了一起。在书中,上一辈的人们总是回顾起自己的家族,萨马德想要证明自己的曾祖父曾经所拥有的光荣,克拉拉的母亲能将自己的家庭回顾到曾经的殖民时代,夏尔芬家族细数家族中那些有着科学成就的祖上……所有人都背负着那些自己的族群的历史集聚到这一刻,无论如何都无法将这些忘却。这些是他们在一个变动世界中生活时几乎唯一可以抓得住的基础,但也有可能成为世俗生活的绊脚石。
创业项目群,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,添加 微信:364884 备注:小项目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swt6.com/1306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