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25军长征战将故事之马踩庄稼,营政委刘歪嘴差点代人受过

红25军长征从鄂豫皖到陕北时军纪是非常严的,有些领导对待事情性格也有点急。当时任主力团225团1营政委的刘歪嘴差点就因为马匹踩踏农民的庄稼被25军政委吴焕先刮胡子。

1935年红25军从陕南出发向陕北前进途中,在从汉中留坝向县向凤州(现凤县),一路都是沿秦岭的深山峡谷走,山路又窄又陡,路上的小河又急又踹,战士们行军相当疲劳。有一天部队到了一处葫芦形的狭小川道,以连为单位烧水做饭,休息吃西瓜时,有一匹大青马跑到了庄稼地里,几个红军战士四面包抄追那大青马。此事正巧被路过的吴焕先和郭述申看见,当吴焕先认到追马的人中有一个是他认识的刘歪嘴时,就直奔1营而去。

吴焕先、郭述申等人到了1营,看见刘歪嘴在讲话,都在一边听他讲些什么。“同志们,大家刚才都看见了,瞧这一片庄稼,人踩马踏的,踏成什么样子?比起踩倒几裸庄稼,还要严重哪!” 刘歪嘴领着营部的几个饲养员,拥在庄稼地边察看现场,一边对大家进行教育。

刘歪嘴接着又说:“从今往后,大家都要把牲口牵好管好,当心点儿,不要犯个大错误!牲口跟人不一样,它是不会遵守纪律的,得靠人管理喂养。今后每到一地,我不管你们吃不吃,喝不喝,先要给牲口拔点青草,拴好喂好。大家都记住了没有?” 饲养员大声回答:“记住了!”

吴焕先不由在一旁嘟囔道:“好个刘歪嘴子,讲话中倒是没有歪词儿,道理都很正确。就是晚了一步,事后才晓得敲个警钟!哼哼,刚才怕是睡迷糊了……”饲养员们散去以后,吴焕先才把刘歪嘴喊到面前,语中带刺地说:“刘幼安,你讲得比唱得好听,……可是,”他不由停顿下来,把对方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,随后才说:“你身上的红花缎子棉袄,哪儿去了?我说你呀,当初穿个花棉袄怕被人讥笑,违犯了群众纪律,就不怕人讥笑?”

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,刘歪嘴被臊得满脸通红,嘴里吱吱呜呜的,难以答辫。愣了半响,他才似笑非笑地回答:“政委,刚才……那头牲口……”

“那不是我们营的牲口!”恰在这时,营长韩先楚从旁边走了过来,回答了这么一句。吴焕先怔了一下,又问韩先楚:“是哪个单位的牲口?谁骑的?”

刘歪嘴笑着说:“嘿嘿,那是骑马大王的马……” 刘歪嘴这才解释清楚马是哪个单位的,撇脱了责任,消除了误会。说到这里,有网友可能不觉得马踩庄稼对刘歪嘴意味着什么,但想想那时的纪律严格,犯了错是要承担责任的。

写到这里,大家可能会问刘歪嘴是谁呢?刘幼安是谁呢?那只是刘歪嘴是战士们给他取的外号,刘幼安后来改名叫刘震了。刘震是谁?大家恐怕都知道吧,红25军出来的上将,新四军3师黄克诚手下的战将,39军第一任军长。

红25军长征战将故事之马踩庄稼,营政委刘歪嘴差点代人受过

刘震照片

刘震跟到25军长征到陕北时,年纪不大,才20岁,身上已经负了三处枪伤,右臂上有两块。在陕南九间房战斗中,他的右颌被打了一枪,因当时医治水平不高,伤好后就落下个“歪嘴儿”, 说话时嘴巴一歪一歪的。他的性情比较开朗,活泼乐观说话也很风趣,战士们都喜欢跟他逗个趣儿,有人当面也敢叫他“歪嘴子政委”。

现在讲讲刘震后来很难为情,还经常被韩先楚等取笑的红花缎子棉袄的故事。红25军要从大别山向陕南转移时,刘震任224团1营1连指导员,那个时候是冬天了,他争取让全连战士好赖都穿上了棉衣,但他却没有穿上,还是个光旁子,实在冻得不成,这才把一件地主老财家女人穿的红花缎子棉袄,紧巴巴穿在身上。为了怕战友开他玩笑,他还找来一件灰布长衫,严严实实地罩在外面。然而,这个难以遮掩的秘密还是被人们所识破,大家都挤眉弄眼的,当作活跃行军情绪的笑料。

在25军前往陕南路上,连里就有那么几个调皮家伙,每看到军领导走了过来,猛不防就把他的灰布长衫往上一撩,露出红艳艳的花棉袄,当着军领导逗上几句笑话,引起一阵哄笑。弄得刘震面红耳赤的,急不得也恼不得,有心脱去又怕挨冻,实在无可奈何。到了陕南以后,刘震找到一家穷得难以出门的农家大嫂,用花棉袄换了一块打着补丁的口袋片子,披在肩头御寒。这才结束了穿花棉袄被不断开玩笑的经历,但不久的九江房战斗,他又被人称作“刘歪嘴”。

想想刘震在25军的花棉袄故事和“刘歪嘴”外号,就联想到25军的将士非常年轻,平均年龄只有十几岁,除了作战勇敢之外,性格还很活泼,将士之间很友爱。

红25军长征战将故事之马踩庄稼,营政委刘歪嘴差点代人受过

红25军从大别山长征到陕北路线图

创业项目群,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,添加 微信:364884  备注:小项目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553388607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swt6.com/13011.html